首页  |  答案大全  |  哲理小故事  |  热点  | 爱奇艺vip   

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及策略的研究

更新时间:2017-4-13  浏览量:3775

  【摘 要】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,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。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,课堂提问运用得好,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,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,激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,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。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及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总结。

  【关键词】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 策略

 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,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逐步趋向简洁、目标性强。但是有许多老师们的课堂提问随意性大,缺乏问题设计,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。如何才能使所提问题学生乐于思考,积极回答,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呢?

  一、了解学生需要的主体性

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影响着教学的整个过程,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。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提问,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,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。在小学的课堂上,由于小学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,决定着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特点,而教师的主体性观念能够使学生时刻关注课堂教学内容,参与其中并享受课堂。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,沉下去了解学生:他们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?对今天的学习内容,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?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、最需要老师引导的?作为教师,在组织教学之前,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。只有这样,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,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。

  二、了解学生需要的兴趣性

 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,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“兴奋点”,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。在某种意义上说,教学能否有效,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趣。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,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“兴奋”状态之中,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,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。我们可以这样认为,教学内容,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到,而教師的作用,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,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。而寻找“兴奋点”,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一条非常重要的“渠道”。

  三、了解学生需要的时效性

  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、个性特征决定着小学课堂有效提问具有时效性。教师的提问要根据小学生的注意、知觉、记忆、思维发展特点来设计问题,并在最佳时机提出问题。有效提问的时效性还体现在提问评价的及时性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该及时评价,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反馈,尤其是小学生,他们期待教师对答案的肯定。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给予肯定或者答错了受到冷落,都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,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。

  四、提高教师专业能力,在不断学习中提高

  苏霍姆林斯基在《和青年校长的谈话》中说到:“知识丰富的教师讲课,好像直接诉诸学生的智慧和心灵……他不是把真理当成说教,而是跟学生一起讨论,向学生提供他们思考的问题,请他们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,好像有一种默契,双方的思想能水乳交融。”要给学生一杯水,教师首先必须有一桶水,唯有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,才能启迪他人的智慧。因此,教师需要不断充电,学习新知识,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,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负责,这是由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历史使命决定的。“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能胜任教学,这只是掌握的材料,材料多固然好,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运用这些材料,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。教师应会感受问题、提出问题、交流问题、分析问题、研究问题,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。总而言之,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,教师必须适应课程改革,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,力求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。

  五、发掘学生个性特点,因材施教

  教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,了解掌握所有学生的个性特点,对他们的兴趣、爱好、气质、能力等心理特点要了如指掌一清二楚。对每个班级中“外向型”和“内向型”性格的人所占比例、介于二者之间的性格的学生所占有比例要心中有数。让学生从教师言谈中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、关心和关怀,通过课堂语言和谈话交流拉近与各种性格的同学之间的距离,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生可信赖的人。小学生受到性格特点、家庭环境、经验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表现出不同的理解能力、思维方式、接受能力。这样的差异直接制约着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学生的学习效果。所以教师要全面地、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,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做针对性提问,特别是要考虑到提问的各个层次、各个水平方面。能力较强的学生,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究时间;对中间层面的学生,教师要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,提问要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加提问的机会,耐心引导;层次较低的学生,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,使学生乐于参与提问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,在不断成功中提升学习的自信和学习的兴趣。

  六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

  良好的课堂气氛,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,开发智力,陶冶情操,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热爱读书需要一种氛围,氛围要靠我们营造。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,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,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,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。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,学习情绪高涨,专心致志,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。教师亲切的教态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,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,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性,让学生在轻松、愉快中思考,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,从而保障教师的有效提问。

 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,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,以学生为主体,优化课堂教学结构,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,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,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。

 上一篇:基于生本对话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议
 下一篇: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
Copyright@2018 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.zqnf.com 电脑版